來源:admin 時間:2024/12/12 11:18:27閱讀: 次
浦東創新藥械產業再傳重磅好消息。11月21日,位于張江科學城內的納索菲德(上海)制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菲制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知,其自主開發的全球首款精準嗅區恒流滴注藥械組合產品NPRD003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可開展臨床試驗,適應癥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繼發腦血管痙攣(SAH)。
記者了解到,此次獲批的NPRD003為全球首創的新途徑藥械組合產品,其給藥途徑為“鼻嗅區跨黏膜給藥”,產品形式為上鼻道用溶液與鼻用給藥裝置組合使用,臨床場景操作簡單、無創,僅需給患者應用鼻用給藥裝置,將藥液以一定流速緩慢滴注至上鼻道黏膜處,藥物成分即可透過鼻嗅區黏膜快速吸收進入腦內、發揮腦部疾病治療作用。
數據顯示,美國SAH發病率為7.2-9.0/10萬人年;中國SAH年發病率為2.0/10萬人年,85% SAH由顱內動脈瘤破裂引起,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升高,兒童中也可發生。SAH死亡率高達22%-50%,致殘率高達40%。SAH患者中有1/3-1/2吞咽困難,20%-30%處于昏迷狀態,無法吞服藥物。NPRD003所選用的藥物活性成分是唯一能降低SAH死亡率,顯著改善預后的藥物分子,已有片劑、口服液及注射液上市。
然而以往針對SAH的給藥模式存在不足,注射液如使用不規范時容易引起嚴重副作用,包括低血壓和靜脈炎,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在美國僅批準口服制劑上市,而口服制劑起效較慢,有患者將其靜脈注射而引發嚴重副作用,因此FDA特別發出黑框警告,提示用藥風險。
如何破解?作為國內首家專注于開發鼻腦遞釋技術系統并應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制藥科技公司,納菲制藥采取了“藥械組合”的創新模式。
與單一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相比,藥械組合產品通常具有更好的療效、安全性、使用便利性及患者用藥順應性。但藥械組合產品作為醫療技術的“冠上明珠”,也存在著“研發、審批、生產”三重壁壘。
記者了解到,此次NPRD003采用Nasal-Phyto??TDI精準嗅區恒流滴注技術,將藥物繞過血腦屏障直接遞送入腦,在臨床前研究中實現了很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腦靶向遞送效率,預計在臨床上通過這種非侵入性給藥方式,將實現避免首過代謝、提高腦部藥物暴露,從而增強對SAH患者的神經保護和改善預后,并適合酒精過敏或酒精代謝受損的患者及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用藥。
另一方面,通過提高生物利用度,減少給藥劑量和頻率,可改善患者依從性和安全性。此外,與口服液需胃管給藥相比,將更適合于吞咽困難及昏迷等特殊人群服用。
臨床前研究數據表明,NPRD003劑量為上市口服制劑的1/10時,大鼠血漿、腦脊液和大腦中的藥物暴露量(AUC)分別是對照組的5.11倍、4.89倍和9.78倍;而其在血漿、腦脊液和大腦中的峰值濃度分別是對照組的5.34倍、2.35倍和11.54倍,并在大鼠及犬的重復給藥毒理研究評價中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由于鼻腦途徑的高靶向性,該產品臨床擬用劑量僅為上市口服制劑的三十分之一,且不含有乙醇,無注射液的靜脈炎發生風險,無口服制劑的肝臟首過效應,并可降低藥物引發的低血壓風險。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生物技術、材料學、醫療技術、制劑技術及信息技術的交叉與融合為藥品與醫療器械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形成了一類兼具藥品和醫療器械功能的藥械組合產品。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管理、癌癥治療、心血管疾病等領域,藥械組合產品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這一新興領域正逐漸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值得關注的是,納菲制藥目前研發管線重點布局鎮痛麻醉類、精神神經類、腦血管類、腫瘤腦轉移及CNS罕見病等適應癥領域,首款代表性組合產品NPRD003的IND成功獲批,代表鼻腦遞釋技術里程碑式突破;另一款代表性管線NPRD004計劃于2025年申報IND,將突破多肽藥物的無創腦部遞送難題,為難以入腦的藥物鞘內注射提供替代療法。
文字:楊珍瑩
編輯:魯琳
* 轉載請注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